在本集中,我們從新疆坑烤門派和田說起,他們用窯制加溫食材,用水控制濕度與溫度,造就了獨一無二的口感。他們認為,坑烤才是燒烤.而到了南方的沿海之濱廣東湛江,廣東人對海鮮的追求仿佛是與生俱來的,混在基因中的,在這里,燒烤就等于海鮮.彩云之南,除了讓眾人魂牽夢繞的牛肝菌外,還是全國香料的主產區,云南人吃燒烤,講究的是料具五味,入肉三分!云南人說,沒有香料的燒烤就不叫燒烤!重慶燒烤的尊嚴,那便是近年來火遍全國的烤魚,雖說川菜的辣在倡導飲食健康的今天已成詬病,但重慶人卻不在乎,世界上只有兩種辣,重慶的辣,和不是重慶的辣,無辣不歡,燒烤怎么能不辣呢?而東北燒烤的代表,錦州燒烤卻對以上全然不在乎,講究的是無招勝有招,錦州燒烤無所謂食材,無所謂技法,只在乎圍在燒烤攤旁邊的人。在東北,每一個燒烤攤都是門派。
燒烤誕生之初,是以各種肉類為主要食材,飛禽走獸,家畜河魚,不一而足。隨著燒烤的普及和發展,人們因地制宜,越來越多的食材被開發,被引進,從東北的烤蔬菜到廣東的烤海鮮,正逐漸改變著人們對燒烤食物的認知,左右著各派系燒烤的走向和發展。 雖然食材已經極大豐富,但直到現在,牛羊豬三大畜還是牢牢占據著燒烤食材的大半江山。有一些廚師,固守在這一領域,不斷深挖,求新求精,更有一些廚師跳脫傳統之外,尋找新的食材。 在本集中,我們從岳陽的烤牛筋說起。一個回族人對食材的虔誠要求,內蒙的羊,河南的牛,新疆的香料是三毛燒烤保持美味的秘訣。 在吃上,川渝地區的人向來是追新求異,一旦破解了某種食材的美味,就可以毫無障礙地運用到其它烹飪方法上,烤腦花便是這其中一絕。一個從過去不被人問津的食材,到現在的供不應求,九村讓腦花完成了華麗轉身。 同樣地處川渝地區的宜賓燒烤,他們注重的食材卻是那配料的豐富。產自巡場的辣椒面和府河醬油,學習源自云南、火自宜賓的把把燒,眾多精華匯成一劑人人皆知的鹵水。